持牌系金融机构如何利用金融科技转型升级 2019-08-30 09:39

在央行《金融科技(FinTech)发展规划(2019-2021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中,能看出持牌系金融机构成为了绝对“主角”。针对目前持牌系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体制、人才等难题,《规划》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。而在分析人士看来,持续一年多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独立潮仍将持续。

打破体制束缚

《规划》明确,着力解决利用金融科技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,积极稳妥推进治理结构、管理模式、组织方式的调整优化,理顺职责关系,打破部门间壁垒,突破部门利益固化藩篱,提高跨条线、跨部门协同协作能力。加快制定组织架构重塑计划,依法合规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创新模式。

目前,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将金融科技纳入顶层设计,并不断加大投入,还有部分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。不过,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规则,传统金融机构又受行业监管部门以及国有体制的诸多制约,金融科技的发展较之科技公司缓慢。

在分析人士看来,《规划》的出台让金融科技不再只是科技部门自己的事,让业务部门都有金融科技思维。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鑫认为,银行现在搞科技最大的制约就是在体制机制,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形式将更有可能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束缚。他进一步指出,对于打破部门间壁垒,突破部门利益固化藩篱,实际操作起来很难,关键可能是上层有没有不破不立的魄力,真正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
如何去打破部门间壁垒?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,需要顶层设计的同时,也需要逐步寻找这种突破的方法。

加大投入缓解“人才荒”

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,在技术推动金融机构加速转型的同时,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提上日程,而为人才“一掷千金”已经成为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常态。银保监会日前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8年银行对科技总投入同比增长13%,信息科技人员同比增长近10%。

人才招聘也是银行大手笔投入的重点之一。近期银行仍在大肆招兵买马,农行近日发布招聘公告称,总行研发中心将校园招聘软件研发岗和测试开发岗共650人。中行、工行、浦发银行、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也都在招聘金融科技人才。此外,北京商报记者在BOSS直聘网站中看到某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招聘职位有6个,且都是偏技术类人才。

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《规划》指出,合理增加金融科技人员占比。尹振涛直言,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,应从上到下建立一种激励机制,能够让科技人才和金融人才融合发展。同时,也要注重基层培养,通过高校开设金融科技的课程等。

对于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能否缓解人才荒的问题,李鑫表示,如果只是简单的加大投入意义不大,重要的是从战略层面上找准方向和自身定位,往该投的地方投,不能“有病乱投医”。另一方面,人才也不完全是花钱就能砸来的,关键还是体制机制理顺,否则人来了也发挥不出最大的作用。

场景化融合面临挑战

在分析人士看来,场景化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,因为只有嫁接到具体场景,才能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,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,而如何把AI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技术与金融业务进行合理而深度的融合是关键。

《规划》提出拓宽金融服务渠道,借助应用程序编程接口(API)、软件开发工具包(SDK)等手段深化跨界合作,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将金融业务整合解构和模块封装,支持合作方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自行组合与应用。

在尹振涛看来,从现在发展来说,最大的问题就是场景方和金融牌照方之间该怎么创造合作机制,一方是有场景,一方是有牌照,如何让他们能够打破彼此之间的障碍是最重要的,而具体的障碍可能根据场景的不同有不同的特征。

李鑫则认为,对于金融机构而言,主要是严守合规底线,从监管的角度来讲,要做好平衡,既要鼓励创新,但也要强化监管。同时,要加强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,最好也包括学界,这样才能更好地平衡效率与风险,共同推进金融科技的落地应用。

阅读  176